【2013年互联网大会】滚石移动张新华:奏响移动生活的美妙音乐
滚石移动副总裁张新华在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收费我认为是一个趋势,但是有一个博弈过程,也许一年,也许两年、三年。在移动互联网来临时代这个基础会更成熟,大家会更有谈判的空间。
张新华表示,移动互联网在未来是比传统互联网是好的利好消息。传统的互联网大概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发展了4亿多用户,而且一直不具备收费的基础。
现在基本上年轻人听音乐电脑听都不多了,基本上通过手机或各种播放器。中国无线音乐用户的规模,包括用过彩铃、全曲下载的以及各种播放器是7.5亿左右,中国有10亿左右的用户规模。
张新华认为,移动互联网上来就是十亿的用户基础,需要的带宽终端的三年内已经得到了改善,下面是7亿多用户。而且支付手段也增加了,有了银行卡、支付宝,还有其他的用运营商的各种手段是能够获取费用的。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有非常良好的付费习惯,在手机上消费任何东西很清楚有收费的、免费的。在这个角度来讲用户是不需要被教育的,只要保持良好的习惯音乐就能起来。
【2013年互联网大会】滚石移动张新华:奏响移动生活的美妙音乐
以下为张新华演讲实录:
张新华:非常感谢组委会给我这个机会,在今天下午为各位在现场和线上的网友进行一个交流互动。我是来自滚石移动的张新华,我今天和各位分享交流的话题是关于音乐方面的。
先来一段小音乐,音乐的春天在哪里,我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跟想法或者是可以跟各位分享的。互联网在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化过程中到今天应该有一些清晰的模式出来,所以今天跟各位交流一下。滚石移动我用简单的一页跟各位稍微了解一下。滚石移动的品牌是滚石加移动互联网这么理解,滚石最早是来自美国的乐队,后来台湾有滚石唱片,滚石唱片现在也是我的股东之一,我也曾经有长达的版权,在互联网上、运营商彩铃这一类我们也有过两年的协议合作。更多的是在音乐面上。我们旗下还有两个音乐品牌,一个叫美妙音乐,可以理解为面向高富帅人群的,里面的歌手有孙燕姿、张韶涵,当然还有互联网上很火的人物,在QQ歌手排行榜前十名的。还有面向互联网年龄偏小的屌丝人群,类似于表面装作IT认识状,或者是吃得肥肥胖胖的,内心还是屌丝情节的你们,比如有各种各样的颓废歌,有几十个。
大概了解一下我们公司的背景,也跟我后面的讨论话题有关系。这一页PPT是这几年数字音乐总体的一个缩影,或者是音乐领域的缩影现状。基本上音乐行业我在昨天话题讨论上去讲,是被互联网重新结构最彻底的行业。以前唱片的模式就是版权收入加艺人经纪,经纪两个字不是经济的字,经纪里面代表了跟艺人相关的收入,另外一块是版权。版权主要是靠磁带,你说是占10%或0以后,不足以让艺人活下去。而艺人经纪这一部分,基本上大牌艺人拿走得太多,这两年陆陆续续传出来很多很优秀的音乐人转行的,有拍电影的、拍电视剧的,甚至有一个老大哥宋柯还卖过烤鸭,现在又重新回归音乐行业。
等于说这几年下来当然是不好,这个关系可以用爱很交织、与说幻朽,我个人本身不是传统音乐出来的,我是做IT出身的。我在一些政府会议和行业协会上,我们这个公司是文化部相关的网络文化理事单位,也是各种跟百度、腾讯做音乐发行的,在传统互联网方面,跟他们是会员单位。两边的声音是截然不同的,导致这几年来一直磕磕碰碰。这几年一直因为监管环境、盗版、用户消费环境,因为监管有避风港原则被一些网站烂用,因为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导致产业是负循环的。本身在互联网免费是非常大众化的商业模式,聚集流量靠广告引领,音乐的模式是行不通的。首先音频的广告模式远远不如视频效果好,所以大部分人效果不好。从接近十年前2000家到现在不到十几家,要么盗版的聚集流量,勉强维持经营。正版化哪怕给我们最基本的版权费都付不起,一旦付了版权费公司就陷入经营不善的状态,所以我称之为负循环。这个因素,盗版、监管环境、用户消费环境,导致是负循环的。
这是前面我总结的总体现状,现在来讲到今天市场现状格局,在中国市场上我们消费音乐,人人消费不到十美分。刚才去大众点评吃喝玩乐的时候,我心里嘀咕了一句我们行业居民贡献的情况远不如足疗行业,差得太远了。但是我们对整个居民的行业里面,对于他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贡献度不亚于任何一个行业。
前段时间一直在强调收费,到现在为止大概已经成型了,但是这个数据并不科学,是我通过行业观察数据得出的概率数据。另外一部分电视台利用选秀节目,真正反到音乐行业是了了无几,基本上像龙卷风一样呼啸而来,然后呼啸而去。
这两页PPT是描述的传统音乐室、传统的互联网行业交叉的这几年的历程,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为什么说爱很交织,当然传统互联网更广阔的消费人群、更多的用户、更多的传播,这都是非常好的一面。但是最终商业模式我个人认为不够清晰。
这一页图实际上是传统音乐产业的,或者是传统唱片行业的商业模式逻辑,具体不赘述了,大家稍微有了解就好了。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在这个图的上游内容这部分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当然也出现了一部分改变,最大的改变是中游方面发生了改变,中游渠道方面随身听、录音机、音箱设备,包括去超市买CD,这些都是历史名词了,因为这部分的改变导致收入大幅度衰减。用户购买相关产品在这里面这一块也不存在了,也不是成规模化了。有一个报告是太平洋音箱成立几十周年的时候有一个报告,这个报告是见证了传统行业的兴衰史。
在传统公司艺人管理,包括版权库管理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还是这个结构。但是实际内容因为渠道的变化,包括现在很多公司都把唱片两个字去掉改为音乐公司,包括我们的品牌美妙音乐,包括有一个恒大音乐,不叫恒大唱片一个道理。市场经济现状是很残酷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是音乐载体发展的轨迹,从录音机、CD,应该确切来说黑胶唱片,到现在是在一定程度上恨死了互联网公司。我印象是2004年到2007年的这三年里面。但是科技的发展特别快,2007年以后走到今天,特别是2011恩年以后MP3、MP4在四线城市全部不见了,全部到手机上。我认为这个行业是发生了变化,又到了新的模式建立的时候。
基本上我为这个总结是非常有道理的,中间渠道是这么一个现状,滚石移动之所以这十年以来随着行业起来,一年还有数亿的收入,还能做演唱会,能法年发行数百首新歌,很大一部分在于中游渠道方面把控了大的平台商。比如说是三家运营商最大的产业合作公司,我们集团下属的公司。比如说跟芯片厂商、手机厂商,2004年索爱推出过音乐手机。在这方面有非常长远的合作关系,在发行渠道方面占领了先机,所以我们才有机会也有条件向上游内容领域自己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厂商品牌,包括签了几十个到上百个独立音乐合作人,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
在那页PPT上我希望那页翻过去了,随风而去了,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了,新的位置也会重新出现,新的商业结构也会重新出现。从这页数据来讲实际上整个全球的数字音乐行业,包括中国的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基本上年轻人听音乐电脑听都不多了,基本上通过手机或各种播放器。在中国来讲无线音乐用户的规模,包括用过彩铃、全曲下载的以及各种播放器是7.5亿左右,中国有10亿左右的用户规模,具体的数据就不去讲了。
我重点讲一些观点,因为很少有音乐人在互联网大会上发言,我们公司是横跨渠道和内容两个领域的,在我来讲是平台方、是渠道方。很多音乐的同仁如果在媒体上哀叹音乐不行了,没有办法养活自己。我希望他们能够看到春天到来的各种迹象。一个是从传统范围来讲用数字化已经覆盖了一百多个国家。目前来讲在我认为世界上最大的音乐公司是谁呢?itunes,使五大成四大,我们滚石集团下面的台湾公司是iTunes是负责版权审核的,从他们的数据来看非常好,对产业链的贡献非常好,大家各有所得。从传统范围来讲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必然趋势,iTunes我相信会有中国特有的模式。
我认为移动互联网在未来是比传统互联网是非常好的利好消息,基于几个原因,第一方面是用户规模。传统的互联网大概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发展了4亿多用户。从我们前几任的领导人讲的电脑从娃娃抓起到今天也就4亿多人,从城市辐射农村的过程很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应用内容服务前提都是免费形式,因为用户开始接触互联网都有过程,所以不具备收费的基础。
而移动互联网上来就是十亿的用户基础,需要的带宽终端的三年内已经得到了改善,下面是7亿多用户。基本上在这个过程来讲,未来我相信有10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再就是支付手段,在传统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支付手段,支付宝或第三方支付工具,也就这两三年太下来的。
中国有14亿人口,银行卡再发达这三年也很难普及到7亿人群,也就4亿人群。但是这七八亿上网用户有三四亿有了银行卡、支付宝,还有其他的用运营商的各种手段是能够获取费用的。
第三个原因是什么?这些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有非常良好的付费习惯,在手机上消费任何东西很清楚有收费的、免费的,就算免费下载的游戏里面道具也都是收费的。在这个角度来讲用户是不需要被教育的,只要保持良好的习惯音乐就能起来。
另外一个借助数据收入的递升,收入递升里面在线音乐我想补充两个观点,一个是我个人那里面收入增长很快,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是被收。你可以对太太说去夜总会K歌去了,但是对行业一点贡献都没有,但是不能欺骗我说这是我的收入。真实的收入有增长,但是没有这么高,因为还有视频服务,无论9158或其他根本不是我们的收入。他们是音乐,但是在我们看来不是我们的收入,他们就是面向三四线城市的视频服务。如果说夜总会是音乐的收入,那我们早发达了,可是没有人给我们一分钱,但是总体趋势还是非常好的。
在中国目前最成功的还是电信增值模式,在未来我相信应该是移动互联网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模式下具备的几个条件和前提,包括小的细节和背景的修改,包括在网上艺人的兴起,包括支付化的工具和各种小的应用出现。
最后我也希望在未来音乐在我们每一个生活中都有出现,也都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中,这些也都是方方面面互联网应用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我也相信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行业跟互联网终端的结合和内容行业,会有更好的未来,也会有更好的位置感,也会有更好的存在感。这是我今天的演讲,谢谢各位!
腾讯微博:今年关于数字音乐收费的传闻一直不断,但是并没有真正地事实上的推动。你认为在中国全面付费究竟可行吗?唱片公司是否需要转变死守版权的思路和互联网渠道商、运营商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谢谢!
张新华:关于这个话题在7月份也有几个媒体才过我,当时也采访过我们的成员单元。首先收费我认为是一个趋势,在全球范围来讲音乐版权现抛开一些公司的思路,首先它是私有权,不是大众的,不是免费的。就像一个作者写的书一样不经过授权是不能免费的,这是两个问题。
包括各种模式的收费,当然也有听广告的模式,当然现在并不是主流。在中国因为用户模式走到今天有一定的影响,在移动互联网有一个过度存在。在这个过程来讲前段时间之所以出现很多,后来我们都不愿意接受访问了,一个行业喊了半天收费,结果费也没有收上来,觉得是瞎喊,根本没有这回事。不是这样,是因为市场有博弈的过程。统一收费,有的以艺术家的形式表示出来在某一天收费,我认为也不现实,因为这是个市场行为有一个博弈过程,也许一年,也许两年、三年。在移动互联网来临时代这个基础会更成熟,大家会更有谈判的空间。为什么在5月份、6月份或者在去年年底有一波呢?是因为授权的原因,三大在一定程度上授权都是今年的5月30号或明年的5月30号授权,还有都是每年度自然月12月30号为授权期的。大家都在讨论怎么推动收费,怎么做,这是一个探讨的过程。 |